“敢為人先”章開沅
辛亥革命網(wǎng) 2016-08-09 08:56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彭劍 查看:
章開沅(資料圖)
少年從文,揮斥方遒,鉆研學術(shù),尋覓真知;后轉(zhuǎn)史學,孜孜以求,另辟蹊徑,敢為人先。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章開沅曾言:“我一生在學術(shù)上做了兩件事。一是把中國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世界,并把國外的研究引入到中國;二是讓國際教會大學史研究走進中國,又讓中國的研究走向世界。”
2014年4月,章開沅于華中師范大學光榮退休,“無銜一身輕”。從此,這位年近九旬的老者“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春夏與秋冬”,潛心于自己的學術(shù)研究。
時空回轉(zhuǎn)到1937年底,中國大陸戰(zhàn)火紛飛,年僅11歲的章開沅跟隨家人,匯入因戰(zhàn)爭而被迫逃亡的人流,擠上了西行的輪船。這個懷揣文學夢的懵懂少年未曾想到:幾十年后,自己會成為一名歷史學家。
夢想
少年的夢,文學的夢。
上小學時,章開沅就表現(xiàn)出非同一般的寫作天賦,他的多位國文教師均是來自平津地區(qū)高校的愛國青年,常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心系國家,布置作文多以“致華北前線抗日將士書”“給綏遠全體將士致敬書”等為題。
其間,章開沅寫過一篇《馬的故事》,老師十分欣賞,代投到《皖江日報》。
文章發(fā)表了。家中長輩得知后興奮異常,覺得章家出了個小作家。章開沅也甚是得意,從此在心底播下了一顆文學的種子。
逃難至川后,章開沅考入國立九中,靠政府貸金求學。學校的辦學條件簡陋,卻不乏“高人”。
數(shù)十年過去了,章開沅仍然記得那位有著燕趙慷慨悲歌之氣概的姚述隱老師。他講《桃花源記》,引得一幫少年動輒上山尋找秘境;他講馬致遠,同學們旋即就能進入“枯藤老樹昏鴉”的暮景;他講辛棄疾,大家“何處望神州”的悲情頓時燃起。
朱金聲老師則極富才華,不但課講得好,還愿意用心品評學生們寫的文章。章開沅曾花力氣寫了一篇《春的禮贊》,朱老師當面品評:文章詞匯豐富,遣詞造句講究,但有點唯美,過于追求辭藻的華麗。
這樣的點撥引導章開沅思考為文之道,朦朦朧朧意識到好文筆跟辭藻堆砌不能畫等號。
但是,一心想做文學家的章開沅,卻因文“惹禍”。“皖南事變”后,國民黨加強了對學校的控制。高三時,他寫了一篇周記,名曰《鴿鈴》。
鴿鈴,就是綁在鴿子腿上的哨子。在周記中,章開沅在簡單描寫了“藍天白云,鴿子飛過,鈴聲繚繞,清脆悅耳”之后,便發(fā)出一通魯迅式的感嘆,說這悅耳的鴿鈴驚醒了紳士們的夢,他們拿起竹竿,敲鑼打鼓地轟趕。但是在藍天之上,白鴿飛翔如故,鈴聲也繚繞依舊。
《鴿鈴》被教導主任看到之后,成為章開沅“思想不純”的鐵證。結(jié)果,雖然他成績優(yōu)秀,但高中未能畢業(yè),就被九中開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