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曾祖母秋瑾(3)
辛亥革命網(wǎng) 2017-06-23 13:43 來源:湖南省政府參事室 作者:王學(xué)東 查看:
秋瑾在日本,團結(jié)中國留日女學(xué)生,與陳擷芬發(fā)起“共愛會”。這是近代中國婦女最早的愛國組織,它以推翻清政府為宗旨。接著,她在東京創(chuàng)辦了《白話報》,鼓吹推翻清政府。提倡男女平等。它內(nèi)容豐富,采用白話體裁。秋瑾親自寫文章,號召婦女起來同束縛和禁錮婦女的舊禮教、舊思想進行斗爭。
1906年初,秋瑾回到祖國,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她在上海創(chuàng)辦“中國公學(xué)”,安置從日本歸國的留學(xué)生。為了號召婦女起來斗爭,秋瑾創(chuàng)辦了《中國女報》。她為《中國女報》寫了發(fā)刊詞。還寫了《敬告姐妹們》。在文章中,她痛切地說:“我的二萬萬女同胞,還依然在十八層地獄”。她表示“要團結(jié)二萬萬大團體于一致,通過全國女子生機活潑,精神奮飛,絕塵而奔,以速進于大光明世界。”在上海,秋瑾和同盟會會員陳伯達等還在寓所試制炸藥,不慎引起爆炸。秋瑾雙手和陳伯達的眼睛都受了傷。為避免追查,被迫離開上海回到紹興。
1907年初,秋瑾回到紹興后,主持大通學(xué)堂,任學(xué)堂督辦。它是光復(fù)會負責(zé)人徐錫麟主辦的。秋瑾此時負責(zé)聯(lián)絡(luò)浙江方面的會黨,組織“光復(fù)會”。秋瑾推舉徐錫麟為首領(lǐng),自己為協(xié)領(lǐng),會黨頭目王金發(fā)和竺紹康等人為分統(tǒng)。秋瑾以大通學(xué)堂為據(jù)點,聯(lián)絡(luò)會黨5萬人,秘密編制光復(fù)軍。此間,還回到荷葉塘老家籌錢,根椐民國二十四年(1935)譚日峰作的《湘鄉(xiāng)史地常識》中寫道:“秋瑾這次從日本回國,向王黻臣家索要白銀2000兩,辦大通學(xué)堂,曾一度回神沖故里,和家人告別,聲稱脫離關(guān)系。”自立志革命后,恐株連家族,故有此舉。
關(guān)于秋瑾最后一次回到荷葉塘,向婆家索銀之事。1983年,秋瑾婆家侄女王蘊璉老人曾作《回憶嬸母秋瑾》一文,文中說:“我家原住湘鄉(xiāng)荷葉塘神沖。我四五歲時,見秋瑾嬸母來我家,她每天在我母親房里讀書,不出大門。她在湘鄉(xiāng)住了一個月后,便回湘潭去了。聽我母親說:秋瑾嬸母曾問她家娘要錢,家娘不理她。秋瑾嬸母就拿起刀子向桌上一砸,揚言要殺一個人,她家娘爺見她這樣兇猛,就要管家拿了4000兩銀元給她。”
1907年4、5月間,孫中山在廣東潮州、惠州發(fā)動起義,各地革命黨人紛紛響應(yīng)。徐錫麟與秋瑾約定,7月19日在安慶和紹興兩地同時起義。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刺殺安徽巡撫恩銘,倉促起義失敗。徐錫麟慘遭殺害。此時,清政府查獲了秋瑾和徐錫麟往來的函件,加之紹興劣紳胡道南向紹興府告密,浙江巡撫派兵緝捕秋瑾。因在大通學(xué)堂組織起義事泄,7月13日秋瑾被捕,秋瑾嫂張淳芝說,在秋瑾被捕前的大半天時間里面,曾先后差人送錢到這里,第一次是300元,第二次是200元,秋瑾都說不夠,叫送錢的人回去再拿。第三次 ,我祖母送300元錢到這里時,秋瑾已經(jīng)被五花大綁地逮捕了。
1907年7月13日下午,紹興知府貴福會同杭州清兵300余人包圍了大通學(xué)堂。當時,2名學(xué)生在跳池的時候被當場槍殺,其余6名和秋瑾一起被捕,帶回了山陰縣監(jiān)獄。
清朝時,這里是個刑場,是殺男強盜的地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浙江省博物館里有個姓裘的老木匠,他曾回憶1907年7月15日凌晨,親眼看到了秋瑾被殺的全過程。那年,裘木匠才十二歲。他說秋瑾被砍腦袋的時候,一刀下去,頭沒有砍下來,砍了好幾刀,才砍下來的。太慘了。很慘的,很凄慘的,一刀下去沒有死,再第二刀,第二刀還沒斷,再第三刀。在秋瑾被害后的68天內(nèi),主持對秋瑾行刑的山陰縣縣令李忠岳備受煎熬,連續(xù)自殺三次,最終自縊而亡。
辛亥革命史專家章開沅教授對女俠此舉喟嘆不已:“秋瑾選擇以死殉國,實則是以死喚醒億萬民眾,激勵后來者。她的死,推動了辛亥革命。”他覺得,秋瑾的人生,其實就是一首詩:“很短,但是很壯美”。秋瑾用自己的鮮血和頭顱和一個黑暗腐朽的清王朝博弈,她的壯舉驚天地、泣鬼神;一個女性因政治原因而被殺,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這是第一次!秋瑾的死亦開創(chuàng)了女犯問絞不問斬的先例。一時間輿論嘩然,人神共憤,留日、旅歐留學(xué)生紛紛來電抗議,國內(nèi)報紙口誅筆伐;清廷的暴行也激怒了各國人民,日、英、美、法、俄、德、葡萄牙、印度以及東南亞各國爭相刊發(fā)秋瑾就義的消息和照片,烈士的英名傳遍全球,一些國家的《新聞年鑒》將秋瑾列為“1907年世界著名新聞人物”,她的名字也因此在中華近代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也正是其特殊性,她的犧牲震驚了全國。她的英勇就義,在萬馬齊喑、黑夜沉沉的清王朝,影響深遠,在某種程度上講,正是她的壯舉,喚醒了諸多麻木的民眾,隨之有千千萬萬國人奮起反抗,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反清運動中。可以說,秋瑾用年輕的生命,為一個民族的警醒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僅僅四年后,沖破漫長黑暗統(tǒng)治的槍炮聲終于在華中腹地打響,武昌起義引爆了反清大業(yè)的火藥桶,統(tǒng)治中華近300年的滿清王朝轟然倒塌!為了鑒湖女俠的豪言壯語,革命黨人以敢為天下先的英雄氣概,打響了”光復(fù)大業(yè)”1911年武昌起義的“第一槍”。
秋瑾1905年回國,參加光復(fù)會;1905年7月又回到日本參加同盟會;1906年開辦大通學(xué)堂;1906年回國后在浙江辦大通學(xué)校設(shè)立革命機關(guān),與徐錫麟組織光復(fù)軍。1907年7月6日徐錫麟起義;7日起義失敗。她乍聞徐錫麟慘遭剖心的噩耗,即致函好友徐蘊華,滿紙悲憤,死志已決,其詞曰:
痛同胞之醉夢猶昏,悲祖國之陸沉誰挽?暮日窮途,徒下新亭之淚。殘山剩水,誰報志士之魂?不須三尺孤墳,中國已無干凈土。 好持一杯魯酒,他年共唱擺侖歌。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zé)任。即此永別,風(fēng)潮取彼頭顱。壯志猶虛,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腸堪斷!
秋瑾堅信“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如滿奴能將我綁赴斷頭臺,革命至少可以提前五年成功”。13日王金發(fā)與秋瑾商量學(xué)堂一事;還請政府購置了學(xué)生練武槍支;15日清晨告密被捕犧牲于浙江紹興軒亭口,年僅33歲。當時,各界民眾集體組織追悼會,長達3-4個月之久。她的生前好友,徐寄生、吳芝瑛冒著殺頭的危險,把她的忠骨收葬在杭州西湖的西冷橋畔,她的兒子王沅德(12歲)將她的遺骨取出,歸葬王氏祖籍湖南湘潭。
由于王時澤是秋瑾在日本的同學(xué),又是秋瑾在湖南省文史館兒子王沅德的同事。所以,王時澤與秋瑾王家成為了世家,秋瑾兒子王沅德,女王燦芝常來家賀節(jié)拜年。1912年,王時澤把他保存的秋瑾詩文編成《秋女烈士遺稿》,以長沙紀念秋女烈士委員會的名義印行,并親撰序言。同年,浙江方面決定將秋瑾遺體運回杭州,葬于西湖西泠橋畔,秋瑾的婆婆屈氏又哭又鬧,強行拒遷。秋瑾之子王沅德也持反對態(tài)度,王時澤耐心斡旋,終使秋瑾夫家同意遷葬西湖。起柩那一天,王時澤親自扶靈,揮淚送別。辛亥革命后,將位于長沙黃泥街的陳湜祠改建為秋女烈士祠,費用全由王家負擔(dān)。1955年,秋瑾的兒子王沅德去世之前。囑家人將秋瑾遺照數(shù)幀并《秋女烈士遺稿》一本。隨即捐贈湖南省博物館保存,成為了珍貴的辛亥革命文獻資料。
秋瑾歸國后曾從上海寄來一信,這就是收入《秋瑾集》中被研究者廣為征引的《致王時澤書》。秋瑾在信中堅定表示:“且光復(fù)之事,不可一日緩,而男子之死于謀光復(fù)者,則自唐才常以后,若沈藎、史堅如、吳樾諸君子,不乏其人,而女子則無聞焉,亦吾女界之羞也。愿與諸君交勉之。”落款是“兄競雄頓白”。秋瑾就義后,王時澤撰有“秋雨秋風(fēng),女豪杰為國殉難;新元新紀,革命黨立廟昭忠”的挽聯(lián)。
秋瑾犧牲后,她的摯友徐自華,吳芝瑛等人冒著生命危險,在杭州西湖西冷橋畔、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飛墓前修建了秋瑾烈士墓。在她的犧牲地紹興軒亭口矗立著秋瑾紀念碑。她居住過的和暢堂被人民政府辟為“秋瑾紹興故居”,國家出版了《秋瑾史跡》《秋瑾集》等,以示永久的紀念。
孫中山、宋慶齡、周恩來等人對秋瑾都作了高度的評價。
1912年12月9日孫中山致祭秋瑾墓,孫中山為她作聯(lián)致:“江戶矢丹忱,感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授“巾幗英雄”。
1916年8月16日至20日,孫中山、宋慶齡游杭州,赴秋瑾墓憑吊,孫說:“光復(fù)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會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 ’之句,則傳誦不忘。”
1939年3月,周恩來回紹興。曾為表妹題詞:“勿忘鑒湖女俠之遺風(fēng),望為我越東女兒爭光。”周恩來評價秋瑾:“在反帝反封建的口號還沒有喊出來之前,她敢于仗劍而起和黑暗勢力戰(zhàn)斗,真不愧為一個先驅(qū)者。稱他為“鑒湖女俠”。
1942年7月宋慶齡在《中國婦女爭取自由的斗爭》一文中稱贊秋瑾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1958年9月2日宋慶齡為《秋瑾烈士革命史跡》一書題名。1979年8月宋慶齡為紹興秋瑾紀念館題詞:“秋瑾工詩文,有‘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馬攜槍,曾東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萬代傳俠名。”
2015年7月15日秋瑾就義日株洲市委、市政府利用三年的時間,投資6000萬元修復(fù)了秋瑾曾居住過的株洲清水塘太沖故居“槐庭”;又撥7000萬修一條直通秋瑾故居“槐庭”的公路,方便游客參觀學(xué)習(xí),以此來紀念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作者單位:長沙火車站)
株洲秋瑾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