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驤在滇主辦追悼黃興大會(2)
辛亥革命網(wǎng) 2021-07-19 10:24 來源:辛亥革命網(wǎng) 作者:李娜 查看:
三、長期在蠻煙瘴雨的險惡環(huán)境中與清吏周旋
云南自古就是個蠻煙瘴雨之地,各式各樣的疔瘡瘰疬,無名腫毒,千百年來危害著人類的健康。早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時,“七月渡瀘,深入不毛,未過十人二三死”,講的還只是滇東北方向的瀘水,如果是滇西南地區(qū),天氣炎熱,就更被人視為畏途。
二十世紀初葉科學不發(fā)達,人們對于很多流行的惡性疾病辨別不清。瘴氣主要是指是瘧疾,人被瘧蚊叮咬后就打擺子,出現(xiàn)周期性寒戰(zhàn)、發(fā)熱、頭痛、出汗和貧血、脾腫大,瘧原蟲寄生在血液中,對人體健康造成巨大危害,死亡率很高。
此外,血吸蟲病也是人和動物罹患的常見病之一,因為很多癥狀與瘧疾相似,所以也被籠統(tǒng)地稱為瘴病。在水溝水塘里洗手洗腳時,血吸蟲的尾蚴用吸盤吸附在皮膚上,在數(shù)分鐘內(nèi)即可侵入人體,寄生于肝臟門靜脈系統(tǒng)。使肝臟腫大,肝細胞萎縮、濁腫及灶性壞死;脾臟也腫大,紅細胞、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肚子又大又漲,其并發(fā)癥是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率很高。
黃興、幼伯、子和(黃毓英)、寒甫(杜鐘琦)等人在非常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奔走,“蝦蟆噓氣,毒霧迷茫。中者輒死,藁葬道旁”,“蠻花扢鳥,凄入心腸,食妨飛蠱,宿畏封狼,縋幽鑿險,跡遍蠻疆”[ 蔡鍔《祭黃武毅公文》,載于云南《天南日報》1912年8月27日。]。
不僅如此,宣傳發(fā)動民眾和堅持革命斗爭,還要冒著隨時被清吏抓捕殺害的危險,沒有到過瘴癘之地的人,是體會不到這種嚴酷的。早期在滇西開展革命活動的同盟會員,個個都染上了瘴病,革命先驅(qū)秦鼎彝也是罹患瘴病逝世的。幼伯為革命長期奔走于瘴癘之地,饑渴折磨,露宿風餐,遇險數(shù)次,幾為清吏所擒,又遭受瘴病折磨,乃至十多年后還經(jīng)常“瘴病復(fù)發(fā)”。
四、組織麻栗壩起義和滇西起義
“幼伯與子和、韓甫等奔走于瘴癘之地,不辭勞瘁,‘清吏嚴緝,四方奔走,幾為所擒者六次’,置饑寒于革命事業(yè)之中而不顧。有時逃于國外,有時活動在滇西各州府,生活極端艱苦,敝衣敗履,或終日不得一飽。他們借開礦為名,廣結(jié)黨人[ 馬德榮《馬幼伯烈士事略》,載《大理州文史資料》第三輯第91頁。]。”同盟會員們在滇西進行著堅持不懈的斗爭:“庚戌(1910)春正月初一日,復(fù)抵下關(guān),潛身于馬驤家中,中雖有機可乘,苦無槍械[ 佚名《楊秋帆黃子和兩君事實》,原件存云南省圖書館】。]”“又居大理半載,住馬幼伯家,皆日以求志士謀倡義為職志[ 李根源:《故友黃子和烈士傳補》,載1912年10月19日《天南日報》,第6頁。]”
馬驤與杜寒甫主持云南邊境麻栗壩的會黨革命事務(wù),經(jīng)多方奔走運動,起義時機逐漸成熟,旅緬僑商同盟會員羅云武(羅漢彩)愿助萬元購買槍彈,可是具體辦事的人不謹慎,事機不密,械彈均被暹羅(泰國)稅關(guān)扣留。所攜款項,復(fù)分散無余。馬驤與杜寒甫趕到時,已事敗不可收拾。時黃克強也由新加坡赴仰光,同呂志伊密至麻栗壩,睹此情形,皆同聲浩嘆。
幼伯與張文光、吳品芳、杜寒甫、黃子和、喻華偉等人經(jīng)過長期的準備,1910年冬天,滇西的革命條件又逐漸成熟,旅緬僑商同盟會員寸尊福愿助數(shù)萬金為革命餉費,杜寒甫到仰光報告呂志伊,呂志伊即約黃興到皎墨與寸協(xié)商,不料英軍突然入侵我國片馬地區(qū),運滇餉械又被暹邏官吏扣留,起義不得志,只好取消原議。
五、昆明辛亥重九起義
清末云南全省只有一個師(新軍第十九鎮(zhèn))的新軍,幼伯與張文光等人在滇西聯(lián)絡(luò)各路哥老會組織,介紹三千多人參加革命,幼伯轉(zhuǎn)移到昆明后又介紹周體仁、蔣文華等青年學生,以及哥老會一千多人參加革命。當時新軍駐昆明的步兵只有兩個團,即第73標和第74標。正中書局出版的《開國戰(zhàn)史》敘述云南辛亥革命的一個關(guān)鍵問題:“馬幼伯張文光入黨,革命遂得哥老會之贊助”,高度評價他們的作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黃興到武昌擔任民軍總司令,消息傳到云南,群情激奮。云南經(jīng)過多年的革命斗爭之后,終于10月29日(陰歷9月初9)舉行昆明重九起義,與清軍激戰(zhàn)到第二天終于勝利,11月1日成立大漢云南軍都督府。
六、中國首任駐暹羅公使
中華民國成立之后,有些具體的事務(wù)仍在暹羅境內(nèi)辦理。因為民國政府有所需要,由僑商同盟會員林定一在暹羅置辦軍裝,暹羅官吏彭玉把運往中國的軍裝截留了,急需有人去交涉。
馬驤此時被委以中華民國駐暹羅公使的職銜,他寫信給黃興,并派辦理軍裝事務(wù)的林定一到南京留守府匯報。黃興回信:“幼伯我兄鑒,手書誦悉。林君到滬甚喜。刻因日發(fā)瘧疾不允把晤。為彭玉暹羅截軍裝一事甚小,我大中華國民當能容之,且國基未固,何暇他及。前函以緩答之,敬佩,偉識又駐暹公使一節(jié),自應(yīng)贊同。此國際上之關(guān)系,如可報政府,亦必照辦也。執(zhí)事來此尚未知矣。病稍痊當約日相晤,□南在此,一切可接談也,此復(fù)即頌。旅安。弟黃興拜。五月三十日”。
此照片為1912年5月30日黃興致馬驤的復(fù)信。有人收藏了這封信,2014年春季拍賣成功,價200700元。
截留軍裝之事解決后,馬驤服膺孫中山先生關(guān)于“做大事不做大官”的教導,沒有久駐暹羅,他迅速回到騰沖。他沒有會昆明去當官,而是與杜韓甫和李根澐取道緬甸,乘船經(jīng)南洋,拜謁了孫中山,又到上海南京,探望了病中的黃興,然后到日本留學。
在二次革命中,馬驤回到昆明力勸都督蔡鍔反袁未果。1914年5月馬驤創(chuàng)辦《滇聲》日報宣傳民主共和思想,奠定了社會輿論基礎(chǔ),并發(fā)動滇軍中下級軍官和士兵加入革命黨的組織“洪華聯(lián)譜”,反對復(fù)辟帝制。馬驤與黃興各自在不同的地區(qū)和崗位上對護國反袁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兩人心靈相通,但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沒有機會經(jīng)常見面。
為革命事業(yè)積勞成疾的黃興先生,于1916年10月31日在上海病逝。世人只知道黃興有胃病,說是因胃病吐血,但他多年在萬山叢中奔走,罹患了瘴病才是最重要的,黃興先生與秦力山、楊振鴻等革命先驅(qū)一樣,是被瘴病的并發(fā)癥消化道大出血奪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