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革命思想影響下的河南辛亥起義
辛亥革命網(wǎng) 2024-08-19 09:24 來源:央廣網(wǎng)河南分網(wǎng) 作者:尚偉華 林志軍 查看:
發(fā)生于20世紀初的辛亥革命,終結(jié)了古中國累數(shù)千年的君主統(tǒng)治,顛覆了舊中國亙古綿延的帝制王朝,行憲政,造共和,開啟了中國民主、富強的大門,自始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它的偉大功績和不朽影響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乃至中華五千年文明發(fā)展史上都有著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在辛亥革命之際,千千萬萬個中州兒女,與全國各省區(qū)的人民一道,為了使國家富強、民族獨立,他們在孫中山革命思想和孫中山領(lǐng)導的同盟會、革命黨、國民黨等革命活動的影響下,遵循中山先生提出的:“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quán)”的革命綱領(lǐng),在“人心思漢,胡運將終。武漢振臂,全國景從,我豫綰轂南北,舉足輕重……此間同志謀據(jù)省垣,共圖大舉。成則促韃虜之命,敗則為共和之魂”的豪邁自勵下,抱著“易水河邊渡,壯士不回頭”的決心,前赴后繼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為近代河南人民革命斗爭史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從鄉(xiāng)下務農(nóng)到海外留學,從行醫(yī)救人到發(fā)動革命,從革命黨人到臨時大總統(tǒng),從創(chuàng)建興中會到締造共和國,孫中山五十九年的生命經(jīng)歷跌宕起伏,其浩浩氣魄感召萬民,其堯堯思想普照國人。
河南辛亥起義,實際上就是在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響下引發(fā)的。一個重要的標志是,河南革命軍主要是由同盟會、革命黨發(fā)起或倡導的,其領(lǐng)導和骨干人物也多是同盟會會員或革命黨人,如張鐘端、馬青霞、潘蔭甫、李捷生、呂烈培、楊鴻品、張子固、文錫宸、劉化歐、陳星樞、胡佐清等人,且在起義中皆是高舉孫中山的旗幟。
從1894年成立第一個秘密革命團體“興中會”,到1905年組建第一個全國性的革命政黨“同盟會”,再到武昌起義始肇,孫中山從事推翻清廷的民主革命運動已有16年時間,他對全國革命的影響和所作出的貢獻無人能比。在河南起義前,孫中山已經(jīng)領(lǐng)導和籌劃了10數(shù)次武裝起義,其先導效應聲振寰宇。
1911年,河南省辛亥起義重要的骨干幾乎都是深受孫中山思想影響的革命黨人,如張鐘端、沈竹白、劉積學等幾十位豫籍革命黨都是在孫中山指令下從日本回國參加革命的,并且他們其中的大多數(shù)在河南辛亥起義之前已參加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辛亥起義,如張鐘端在武昌起義時曾被軍政府任命為參謀長。并且在參加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武昌起義之后,他們又參加了攻打清王朝武器制造局的戰(zhàn)爭。武昌起義勝利后,張鐘端等人轉(zhuǎn)戰(zhàn)河南,發(fā)動河南的辛亥起義。
一、策動
河南同盟會會員馬青霞從日本回國之后,就投入國內(nèi)的革命斗爭中。馬青霞的二兄長馬吉樟時任湖北省的臬臺。當同盟會員張鐘端從日本回國之后,馬青霞介紹張鐘端到武昌為馬吉樟的幕僚。張鐘端到武昌,以此為掩護,從事武昌辛亥革命起義和開封辛亥革命起義的準備工作。1911年10月10日,張鐘端參加了武昌起義,被武昌起義軍政府任命為參謀長。中國同盟會河南支部參加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武昌起義之后,又到上海集中,參加攻打清王朝武器制造局的戰(zhàn)爭。武昌辛亥起義爆發(fā)之后,黎元洪被革命黨人推為都督。河南同盟會員張鐘端受孫中山紙托奉黎元洪之令,帶著黎元洪寫給勸河南協(xié)統(tǒng)應龍翔(黎元洪的親家)起義的密函,回到河南省會開封。然而,河南的形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當武昌起義之后,清廷大嘩,立即令河南巡撫嚴加守衛(wèi)河南,當知道應龍翔是黎元洪的親戚時,河南巡撫把應龍翔禁閉起來,使其不能問軍中事,并下令撤職;后應龍翔被釋放之后,離開河南。河南巡撫又讓標統(tǒng)張錫元帶領(lǐng)五十八標南下布防險要之地,堵截武昌革命軍北上。河南形勢處在恐怖之中。張鐘端回到開封之時,河南同盟會雖然有一定的實力,但缺乏統(tǒng)一嚴密的組織;曾進行過幾次小型的起義,但皆沒有成功。張鐘端回到河南后,四處活動,串聯(lián)組織革命力量。張鐘端曾親到考城,聯(lián)絡了當?shù)厝齻€“山寨”,即李場寨主李仙亭、牛場寨主孔慶先、馬場寨主王夢蘭的民團。這三個寨各有民軍義士五六百人,共有2000多人。張鐘端組織這些力量,準備發(fā)動河南起義。
二、檄文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傳檄河南,河南這邊群情激昂,廣泛印制同盟會員劉積學之前撰寫《討滿檄文》到處散發(fā)?!队憹M清政府檄文》云:“溯自滿清入關(guān),二百六十。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心似豺狼,行同鬼蜮。入主中國,自皇太極。視我漢族,如同仇敵。大權(quán)在握,殺戮由己。嘉定三屠,揚州十日,任意誅戮,尸滿溝渠。尤其慘者,江陰一役。城內(nèi)十萬,靡有孑遺??滴跤赫?,暴虐更施,興文字獄,不一而足。擇其大者,僅述一二:如莊廷瓏,如戴名世,如胡中藻,如查廷嗣。文人學士,被殺靡遺?;驐n其首,或戮其尸,家滅九族,罪及三世。剃發(fā)之令,更演慘劇,如愿留頭,須把發(fā)剃,若愿留發(fā),身首兩移(異)。 為此剃發(fā),人多毀棄,或隱山林,或逃海隅,或做和尚,或裝道士。殺人如麻,如同割雞。迨其后世,更屬奢侈,民脂民膏,任其吮吸。荒淫無度,窮奢極欲。國勢愈弱,屢被人欺。西敗于英,東敗于日。 八國聯(lián)軍,入京相繼,割地賠款,接踵而至,喪權(quán)辱國,所向披靡。已非一日,昏聵腐敗,至于斯極。全國同胞,憤恨不已。爰舉義旗,打倒?jié)M清,推翻專制。建立民國,歡樂無極。爰布斯檄,希眾周知。其各奮起,莫再遲疑。”劉積學原是《河南》雜志的總編輯。劉積學追隨孫中山革命,是同盟會的第一代元老。這道檄文號召大家起來打倒清政府,推翻專制統(tǒng)治,建立民國政權(quán),如匕首、投標直刺清王朝的心臟,也由此奏響了河南辛亥起義“奪轉(zhuǎn)自由魂”的悲壯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