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座國賓館
辛亥革命網(wǎng) 2023-10-08 10:35 來源:團結(jié)報 作者:祁峰 查看:
拍攝于1910年前后的法國公使館
1952年9月,蒙古國政府總理澤登巴爾訪華。奉周恩來指示,位于東交民巷8號的原法國使館改為迎賓館。這座始建于清初的王府,由此成為新中國首個接待外國政府首腦的國賓館。1970年,它迎來了常住貴賓——柬埔寨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并在此后數(shù)十年間成為中柬人民友好的象征,為反對帝國主義霸權(quán)主義、鞏固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發(fā)揮了特殊重要的作用。
從貝子博和讬宅到純公府
東交民巷8號前身是清代王府,其源頭可追溯到清初順治年間,首任主人為愛新覺羅·博和讬,其祖父為清太祖努爾哈赤。順治元年(1644年),博和讬隨多爾袞入關(guān),以軍功晉封固山貝子。據(jù)清代嘉慶、道光年間昭梿所著《嘯亭續(xù)錄》記載:“貝子博和讬宅在東江米巷”。“東江米巷”即后來的東交民巷??梢姴煌碛陧樦挝迥辏?648年),博和讬的府邸已建于東交民巷。
從順治元年(1644年)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博和讬這一支系的封爵者,依次為博和讬、彰泰、屯珠、逢信、盛昌。清制的宗室分封有兩類,一為“世襲罔替”,另一為“世襲遞降”,襲爵者的爵位每代降低一個品級。博和讬支系屬于后者,因此傳到愛新覺羅·盛昌時,爵位已由初封時的貝子降為奉恩輔國公。完成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乾隆〈京城全圖〉》,清楚地繪制有“輔國公盛昌”的府邸。
咸豐十年(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攻占北京。法軍竊據(jù)東交民巷御河?xùn)|岸的肅王府,想要在此設(shè)立使館。肅親王的府邸,地位尊貴,恭親王奕認為事關(guān)大清體制與朝廷顏面,未敢答應(yīng)。經(jīng)反復(fù)交涉,雙方以各退一步的方式達成妥協(xié)。12月17日,清廷將肅王府東南方向不遠處的純公府租借給法國作公使館。
咸豐十一年(1861年)3月25日,法國首任駐華公使阿爾封斯·德·布爾布隆抵達北京,進駐原純公府。他們在府邸大門懸掛豎匾,上書“全權(quán)大臣公署”等字樣,此即法國在華設(shè)立的首個公使館。法國人發(fā)現(xiàn),“與法國其他在華機構(gòu)相比”,這里“條件要優(yōu)越得多”。
中西風格的交替與融合
以1900年庚子事變和1928年民國政府遷都南京為界,由純公府而來的法國公使館,其變遷可分為三段:1861年至1900年,為法國公使館,基本保持了純王府格局;1901年至1928年,仍為法國公使館,但建筑風格變?yōu)闅W式;1928年至1949年,建筑風格依舊,但館舍改作法國駐北平領(lǐng)事館。
設(shè)館之初,法國人多沿用純公府舊房,極少新建,故基本保持了王府原狀,只是將原有建筑改造后用作他途。1861年,充任使館建筑師的法國工兵中尉布維耶繪制了一幅詳細的使館示意圖,使我們得以看到純公府改作公使館的最初面貌:一對白色石獅分列大門左右,外有石柱鐵鏈護欄。自大門而入的南北軸線上,分布著主要的辦公場所。自南向北,依次穿過大門、二門就來到紅院,其正北為貴賓接待廳,兩邊耳房分別為秘書兼翻譯用房、學(xué)生食堂,東、西廂則為學(xué)生住宅和洋文教習(xí)室;再向北進入綠院,正房用于公使私宅,兩邊耳房分別為公使私人用房和廚房女傭用房,東、西廂則為來客住房和公使辦公用房。此后的40年間,法國公使館四至基本未變,還在賞亭以北留出大量空地,用作花園和球場。
1900年庚子事變中,法國公使館除門口石獅及東交民巷路北圍墻內(nèi)的少數(shù)住宅外,包括使館大門在內(nèi)的大部分建筑,均毀于戰(zhàn)火。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9月7日,清廷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東交民巷一帶被辟為使館區(qū)。各國趁機擴充館舍,法國公使館向西、北、東三面擴張,占地面積達原先的三倍多。
為重建公使館館舍,法國外交部指派該國民用建筑和宮殿總設(shè)計師喬治·舍達納進行設(shè)計,其標志性建筑是凱旋門形式的單開間拱券門,內(nèi)有兩扇朱漆大門,飾有鍍金的銅質(zhì)門釘。目前該拱券門仍坐落于東交民巷15號,其外保留了原先的白色石獅及鐵鏈護欄。
1928年,民國政府遷都南京,北京更名為北平,各國駐華公使紛紛南下,東交民巷原法國公使館改為駐北平領(lǐng)事館。但在法國人心目中,它仍是“法國在華最重要和最顯要的機構(gòu)”。
更名迎賓館
1949年2月3日,剛剛和平解放的北平舉行了盛大的解放軍入城式。在北平市民熱烈的歡呼聲中,部隊從永定門進城,過正陽門再折向東,氣宇軒昂地開進東交民巷,隨后才向北折向東單。這一極富歷史意義和象征意義的景象,被東交民巷原各國使領(lǐng)館留守人員盡收眼底。他們心里清楚,東交民巷今非昔比,使館去留只是時間問題。
新中國成立之初,實行“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的外交方針。凡是沒有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我國一概不承認其大使館、領(lǐng)事館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們的外交官當作外僑來看待,享受法律的保護。”法國在當時沒有立即承認新中國,而是選擇了觀望。1952年9月2日,聶榮臻以軍管會主任的身份,書面通知法國外交部在京人員萊昂·揚凱萊維奇:軍管會決定征用東交民巷8號房屋,須在7日內(nèi)自行搬離并辦理移交,不得拖延。一周后,揚凱萊維奇辦理了移交手續(xù)。
當月,外交部正為迎接澤登巴爾來華出席國慶三周年慶典而忙碌。9月19日,中方獲悉澤登巴爾訪華日期和代表團成員名單。次日,周恩來辦公室通知外交部辦公廳交際處,蒙古代表團安排在東交民巷8號。
以往外賓來華,按慣例入住北京飯店。但澤登巴爾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位訪華的外國政府首腦,故給予了高規(guī)格禮遇。遵照指示,外交部立即會同政務(wù)院機關(guān)事務(wù)管理局改建布置東交民巷8號院。9月21日至24日,800余位工人日夜施工,歷時4天完成土建工程,這是收回東交民巷8號院之后的首次大規(guī)模改建。9月25日至28日,內(nèi)部布置告竣。9月29日,周恩來率陳云等四位副總理和十余位黨政軍高級官員赴南苑機場,迎接澤登巴爾一行。首都各界數(shù)萬群眾夾道熱烈歡迎,隊伍從機場一路延伸到東交民巷8號。
在接下來的20天時間里,澤登巴爾出席了新中國國慶慶典和一系列活動,先后赴南京、上海、杭州等地訪問,還代表蒙方簽訂了兩國《經(jīng)濟及文化合作協(xié)定》,堪稱成果豐碩。10月18日離京前,澤登巴爾特意在下榻賓館向館內(nèi)工作人員及隨團翻譯、醫(yī)生等敬酒,對他們熱情周到的服務(wù)表示感謝。
1959年8月,在西郊三里河的釣魚臺國賓館建成之前,東交民巷迎賓館先后接待了數(shù)十位貴賓,系當時國內(nèi)規(guī)格最高、設(shè)施設(shè)備最好的國賓館。1962年,周恩來同意外交部將其交回國管局。1965年,迎賓館主樓進行大修。1966年,其門牌號改為反帝路15號。
對曾經(jīng)的東交民巷老使館,法國人始終念念不忘。1964年1月中法建交不久,法方即派代辦克洛德·沙耶赴華落實大使館館舍等事宜。臨行前,戴高樂向他發(fā)出指令:“你把大使館要回來。”“大使館”指的就是東交民巷原法國公使館。抵達北京后,沙耶很快就明白這無從實現(xiàn)。當時東交民巷一帶的舊使館正按中國政府規(guī)劃陸續(xù)外遷,而原法國使館也早已改為國賓館。中方將東直門外的三里屯辟為第二使館區(qū),安排了兩棟樓給法方。2011年,法國駐華大使館遷入亮馬河第三使館區(qū)的新館。
曾經(jīng)的西哈努克“元首府”
1970年3月19日,周恩來親率中國政府高級官員和各國駐華使節(jié),赴機場迎接柬埔寨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一行。此前一天,正在蘇聯(lián)訪問的西哈努克,突遭美國支持下的朗諾·施里瑪達集團發(fā)動軍事政變而被廢黜。在前往釣魚臺國賓館的路上,周恩來向他重申:“中國政府認為您是柬埔寨政府的唯一合法首腦。”
從1970年3月抵達北京到1975年9月返回金邊,西哈努克親王大部分時間都在華度過,以國家元首身份受到中方的最高禮遇,成為那個年代中國人民最為熟悉的外國領(lǐng)導(dǎo)人。
周恩來對西哈努克的處境十分理解,從一開始就要求有關(guān)部門“在接待和禮遇方面,要做得更加一絲不茍,千萬不能出差錯”。西哈努克抵京不久,周恩來即指示為親王尋找專門住處。起初,外交部和國管局相中北京西郊的萬壽園。1970年8月9日,經(jīng)周恩來同意,由解放軍總后勤部和工程兵司令部分別在此修繕房屋、整修道路和構(gòu)筑防空洞,衛(wèi)戍區(qū)負責警衛(wèi),以供柬賓下榻。10月底工程完工后,周恩來、鄧穎超親往查看,覺得此地冬天較冷,還是住城內(nèi)為宜,故列出幾個備選地點由親王挑選,最終選定東交民巷迎賓館。1956年2月首次訪華時,西哈努克曾下榻于此。他早年教育受法國文化影響極深,對這座中西合璧、有法式流風遺韻的賓館尤為滿意。
12月7日上午,柬埔寨貴賓一行15人正式入住。西哈努克親王夫婦居正北主樓,賓努首相夫婦住西樓,王室其他成員及侍官、隨從等分住它樓。中方工作人員則集中在東一樓。親王入住后,反帝路15號對外稱“元首府”。西哈努克喜食西餐,對法餐尤為熱衷。為此,賓館專程調(diào)入法式西餐名廚郭萬棠和面點名廚毛金聲等。西哈努克多次贊揚并感謝中方“服務(wù)工作很周到,完美無缺”。
西哈努克喜好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體育運動。1973年5月,元首府內(nèi)新建的羽毛球館和游泳館竣工。7月7日,剛結(jié)束赴非、歐11國訪問回到北京不久的西哈努克,即邀請十余國駐華使館官員共百余人在此舉行國際羽毛球賽。次日,他在宴請陪同出訪的中方人員和機組人員時說:“根據(jù)周總理和夫人的指示,給我們建了羽毛球館和游泳館,這是在我一生當中最大的一件禮物。”
1975年3月對東交民巷15號進行抗震檢查時發(fā)現(xiàn),主樓部分基礎(chǔ)下面原為御河河道,因地基沉陷不均產(chǎn)生多處較大裂縫,且無法加固,如遇大地震,主體結(jié)構(gòu)即有倒塌危險。經(jīng)報國務(wù)院副總理鄧小平等中央領(lǐng)導(dǎo)同志同意,主樓立即予以拆除重建,并納入1975年國家基建計劃。1976年5月,抗震設(shè)防烈度為8度的新樓竣工,建筑面積由原先的1700平方米拓至7700平方米。新樓竣工兩個月后,發(fā)生了唐山大地震,北京很多建筑損毀,而東交民巷15號安然無恙。
隨著朗諾政權(quán)被推翻,1975年9月,西哈努克重返柬埔寨。此后的歲月,他歷經(jīng)柬國內(nèi)風云變幻,但對華友好情誼始終未變,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歷久彌堅。西哈努克稱中國為“我的第二祖國”,與幾代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都結(jié)下了十分深厚的友誼,每次回到北京都會下榻東交民巷15號。1986年,賓館再度轉(zhuǎn)交外交部,由釣魚臺國賓館管理局設(shè)立東交民巷管理處。2001年,東交民巷15號與周邊其他使館建筑一道,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0月15日,柬埔寨太皇諾羅敦·西哈努克在北京病逝。
建筑是時光的凝結(jié),于無聲處訴說著歷史的記憶。作為新中國第一座國賓館,東交民巷15號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無不映襯著時空變換的厚重:清初王府的石獅,清季至民國的拱券門、東西配樓和漢白玉噴水池,新中國建設(shè)的主樓,把古與今、中與西、舊與新奇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成為新中國睦鄰友好政策和鞏固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時代見證。
?。ㄗ髡撸浩罘?;單位:國家機關(guān)事務(wù)管理局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