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眼中的柔情毛澤東
辛亥革命網(wǎng) 2023-11-17 09:51 來源:大眾網(wǎng) 作者:黃子建 查看:
李敏自述簡歷:我是毛澤東和賀子珍的女兒。1937年的春天,我出生在陜北延安。那時侯,雖然條件很艱苦,但是因有父親和母親的關(guān)愛,對我來說,是一種無比的幸福。1940年初冬,父親送我去蘇聯(lián)看望母親。1947年回到祖國。1949年春,回到父親身邊。我在父親身邊度過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從北京師范大學化學系畢業(yè)后,我先后在國防科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工作。先后任北京市政協(xié)常委、全國政協(xié)委員。
李敏和她的兒子孔繼寧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電話專訪。采訪完畢,李敏委托記者,代她向《重慶晚報》讀者問好,并向山城市民拜年!
“父親的愛,偉大而無私”
記者:由于父親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孩子們能夠享受到的父愛,應該說也是比較特殊的。李女士對此有何感受?
李敏(十分激動):父親的愛,偉大而無私。這可以從兒時兩件小事說起。
對于我的出生日期,一直有1936年冬和1937年春兩種說法。比如英國人Dick Wilson在《毛澤東》一書(中央文獻出版社)中稱,“他們的第5個女兒(毛澤東與賀子珍共生了6個孩子,但其他5個不是死了就是丟了。)是在陜西懷上、于1936年夏埃德加·斯諾訪問期間出生的”;然而爸爸卻記憶猶新:是在1937年春天出生的??梢姾⒆釉谌绽砣f機的爸爸心中的位置。在我出生后幾個月,母親去了蘇聯(lián)。1940年初冬,父親送我去蘇聯(lián)看望母親。
盡管當時我只有三歲,但情景至今歷歷在目。
早晨,四個去蘇聯(lián)的孩子——我、朱德伯伯的女兒朱敏以及羅亦農(nóng)和王一飛烈士的兒子羅西北、王繼飛上路了。汽車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奔跑,屁股像跨在野馬上似的顛動,一不小心腦袋就碰著了車頂??筛赣H全然不顧,緊緊地抱著我。冷風從沒有遮攔的曠野陣陣刮來,叫人睜不開眼睛。天真冷呀,父親的大手輕拂著我臉蛋上的浮塵,好暖和。他從出門就抱著我,卻沒有什么話。這時,他心里想什么……機艙門不知什么時候關(guān)上了。猛地一陣顫動,還沒等我們醒悟過來,飛機已升上天空。
爸爸呢?怎么都不見了?后來才明白:怕傷心離別的父親,幫我們放好行李,趁我們的注意力全集中在新奇的飛機上時,就悄悄離開了。
一封回信
“讀爸爸的回信,我淚如雨注”
記者:父親給你寫過信嗎,最早是什么時候?
李敏:我去莫斯科后,由于環(huán)境惡劣,與國內(nèi)聯(lián)系不暢,再加上我年幼不會寫信,所以無法給父親寫信。直到1947年回到祖國,我才開始學中文。不久,我用所學不多的漢字,給爸爸去了一封信:
毛主席:
大家都說您是我的爸爸,我是您的親生女兒。但是,我在蘇聯(lián)沒見過您,也不清楚這回事。到底您是不是我的親爸爸,我是不是您親女兒?請趕快來信告訴我。嬌嬌(我的小名)
父親讀完信后哈哈大笑,他怕寫信耽誤時間讓我著急,于是用電報發(fā)來一封回信:
嬌嬌:
看到了你來信,很高興。你是我的親生女兒,我是你的親生父親。你一定長大長高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歡你,歡迎你來,希望你趕快回到爸爸身邊來。毛澤東
“讀著爸爸的回信,我淚如雨注。這封信,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文房四寶
“他嚴格的管教,讓我受用終身”
記者:在與父親共處的日子里,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李敏:在與父親共同生活的日子里,父親對我來說既是慈父又是嚴父,他細心的關(guān)愛,給人溫暖;他嚴格的管教,讓我受用終身。他要求我做一個普通百姓、做一個自食其力的人、做一個嚴于律己的人、一個為人民服務的人。他是這樣要求我的,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包括我的孩子們,也是這樣,做一個普通百姓。我是1947年回到祖國的。1949年春,回到父親身邊,住在中南海豐澤園。
豐澤園清雅秀美,古樸淳厚,是一座正方形四合院套院,里面的菊香書屋、紫云軒是父親工作、讀書、生活的地方。我在這兒也住了十四個年頭。二哥、我、妹妹住在南院,江青住在西院。
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10月25日,當上新郎不到一年的岸英哥哥隨彭德懷司令員先期進入朝鮮;11月25日,28歲的岸英哥哥不幸犧牲。接續(xù)哥哥的生命樂章,我們幾個孩子,倍加努力地學習。說起來,我孩提時離開祖國,七八年后回國才開始學中國話,認中國字,最初看見那些點橫撇捺鉤,錯綜復雜的方塊字,我腦子都懵了。為了讓我盡快學會、掌握漢字,除了完成學校每天的學習任務外,父親還要求我練寫毛筆字。他給我拿來文房四寶,告訴我這四寶的用法,還親筆給我寫了仿帖。第一帖是最基礎(chǔ)、最淺顯的十個漢字數(shù)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種由淺入深、由易漸難的辦法真管用,盡管得從執(zhí)筆開始練,但起碼要寫的字不難,心里不會發(fā)怵,我就照他的要求天天抽空練一點。第一仿帖我練了一段時間,父親又給我寫了第二仿帖,這回是:毛嬌嬌學寫字??瓷先?,這比第一帖難多了,但實際上也好接受,寫自己的名字是每個人必須學的呀!父親不愧是湖南第一師范畢業(yè)的,真會教學生。為了培養(yǎng)我,父親下了一番功夫,他想讓我在學成一手好字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墒?,不知為什么,父親給我寫的仿帖,不久就搞丟了,毛筆和硯臺隨后也不見了。我到處找也沒找著,也沒跟父親說,自己就不練了。剩下的兩寶留著沒什么用,后來也送給了別人,從此我再沒與文房四寶打過什么交道?;叵肫饋?,自己是辜負了父親一片苦心,以至現(xiàn)在也不大能寫毛筆字。
四大名著
“不僅是我的好爸爸,還是我的良師益友”
記者:主席要求你讀四大名著嗎?
李敏:不僅要求讀,而且不準偷工減料看俄文版。
于是,我像只笨鳥,放棄了周六和節(jié)假日。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到上??磱寢?,除了完成作業(yè)之外,所有的時間都用于看書學習上,硬是一本一本地把它們“啃”下來了。一天,我來到父親書房,見他的桌子上有本《唐詩三百首》,就順手拿起來翻看,里面的詩有的含蓄,有的豪放,有的婉約,我想拿回自己房間細讀。“爸爸,這本書借我看看好嗎?”我問爸爸。
“好嘛,拿去看吧!”父親挺爽快的。看到女兒學業(yè)的每一點進步,父親都覺得欣慰,他的苦心得到滿意的回報。
父親不光是布置讀書任務,檢查落實情況,他還給我具體的指導與幫助,領(lǐng)我去聽相聲、看京劇,還專門為我請了一位老師,給我補講唐詩、宋詞、元曲及有關(guān)的名著、名篇。我當年能夠邁過中文這一道“坎”,跟上學習進度,除刻苦努力之外,最重要的還是父親的嚴格要求和循循善誘。如果不是他“不許看俄文版”的命令,我大概會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這樣,我會在學習中文的行列中掉隊。是父親給了我知識和力量,練就了我迎難而上的意志。這是永恒的愛之光,令我和我的孩子們終生受益。從這個意義上說,父親不僅僅是我的好爸爸,還是我的良師益友。他教我翻過一頁頁人生的大書。
獨立生活
“靠我不行??孔约旱碾p手比什么都強”
記者:領(lǐng)袖父親對孩子們的前途如何設(shè)計,你對此有無想法?
李敏:父親非常希望孩子們在這個世界上走自己的路,不能一味地仰仗他的幫助。我回到父親身邊比較晚,在父親身邊生活的日子,父親要求嚴格,沒有體現(xiàn)什么特權(quán)。我認為我在父親身邊就是一個女兒,一個普通人,沒有想過要依仗他的什么,他也不容許。記者:你是什么時候開始獨立生活的?
李敏:1964年,我們搬到了兵馬司胡同的一所普通民居里,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民間生活。
我們過去都到大食堂吃飯,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像工農(nóng)子弟從小磨煉。一如俗話所言: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而我們所欠缺的,恰恰就是實踐。最初的日子確實不容易。除做飯以外,還有持家、孩子的教育和撫養(yǎng)等,得學會一個錢掰兩半花……把孩子安頓好,我就動手自己學習生爐子做飯了。開頭,木柴和煤擱不好,熏得滿眼淚水,一屋是煙;做飯吧,也真不知道多少米該放多少水,不是做成了夾生飯,就是做成了糊糊的粥飯;蒸饅頭就更不好把握,不是面發(fā)酵時間短了,就是過了,蒸出來的饅頭發(fā)不起來,小個小個的,一點兒也不松軟。令華(孔令華,炮兵副司令孔從洲的兒子,李敏的丈夫)也不介意,有什么吃什么,一律說好。我常常拿父親的話來安慰自己:“吃得少,活得好,吃得簡單,活得自然。”搬出后的第一個星期,我去看爸爸。
“嬌娃!”父親溫厚的大手撫摩著我的肩頭,我聽見父親的心在“咚咚咚”地跳著。“嬌娃,爸爸想你呀!……”
“爸爸,我有點兒會做飯,會炒菜了。”我把新家安頓后的情況告訴父親。
“好,好,靠我不行??孔约旱碾p手比什么都強,什么都能辦到。”父親深情地望著我。
父親不光看著眼前,他從長計議,讓孩子接觸生活,接觸群眾,將來才能自立于社會,靠著他這棵“大樹”生活的日子是不能長久的。后來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記者:你是什么時候上大學的?
李敏:我的大學是1958年起在北京師范大學念的,專業(yè)是化學。父親一直主張我做一名教育工作者。
1964年,我到國防科委機關(guān)當見習參謀,成了一名軍人。飛機、導彈、原子彈,全是高、精、尖的軍事科技資料,這與我學的專業(yè)完全不對口。因為是外行,看這些東西就越看越頭暈腦脹。面對陌生的工作,我惟有一頭扎進去,小學生似的不懂就請教,從頭學,從實踐中學。我是一個軍人,軍人的職責要求我們努力工作,堅決完成任務。我必須熟悉它、了解它、掌握它,這樣才是個合格的軍人。于是,又像中學時啃四大古典名著那樣,一個一個難點地攻破。天道酬勤。不久,資料能看懂了,能分辨了,我的工作順手多了。不久,我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了正式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和我的父母親一樣,成了革命隊伍中的一員。(記者 黃子建)
李敏印象
顏小鸝,出生于重慶市渝中區(qū),現(xiàn)在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工作,是李敏口述新作《我的童年與領(lǐng)袖父親》的編輯之一。
顏小鸝說,在第一次面對面和李敏同志的交流采訪中,我們有幸親眼目睹了她嚴格奉行父親的教誨,親耳聆聽她深情回憶在父母親身邊的點點滴滴——“做一個普通百姓、做一個自食其力的人,做一個嚴于律己的人,一個為人民服務的人”是毛主席教導自己的子女及身邊工作人員的箴言,也是貫穿李敏同志一生不變的信念。我們從這句話中深深體會到了毛主席作為偉大的領(lǐng)袖、作為仁愛慈祥的父親的寬廣襟懷和為黨為民的革命操守。李敏不喜修飾,穿著樸素整潔,文質(zhì)彬彬。她頭發(fā)齊肩,皮膚白皙,極像她的母親,輪廓尤其是下頜酷似她的父親。
特殊的環(huán)境給了她非同一般的生活歷練。這當中,有交織著淚水的歡樂,有風暴過后的靜默,有返璞歸真的安詳……在領(lǐng)袖父親身邊長大的經(jīng)歷,賦予了她肩承生命重輕的云水襟懷、松柏意志。每當她講到和父親在一起的時候,語言飽含深情,眼里流露出女兒對父親的依戀和感激。每當她講到兒子繼寧小時候的種種境遇時,會伸出手比劃著動作,言語中滿懷母親對兒子的關(guān)切之情。李敏同志聲音輕柔,言語明晰,神態(tài)安然,內(nèi)里有一份脫俗的自如與自得。我們的交流隨著時間的流逝,進入到一個充滿親情,溫暖的境界。她那沉靜、深情的敘述,深深吸引著并感動著我,使習慣于現(xiàn)代生活的我覓到一種似乎離我們已久遠的沁人心脾的氣息——一種生存必須的氧氣。這就是:究竟該怎樣做人?究竟該怎樣做事?